联系我们

联系人:付先生(先生)

联系手机:18576673708

固定电话:88851600

企业邮箱:fuhao@17Lp.com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机床母机网上看到的,谢谢!

今日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机床母机网资讯
    高端装备是发展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支撑
    发布者:langpu  发布时间:2010-05-24 14:46:49  访问次数:777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完成了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目前,从产值总规模看,中国已占全球制造业份额的14%,位居全球第二位;从主要的行业看,在22个工业大类中,有7个大类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一位;从生产能力看,有210多个工业产品总量居世界首位;从国际贸易看,工业产品出口已占全球工业贸易额的12.7%,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品出口国。但由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变革,迫切要求中国制造业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重大历史使命。

      在3月27日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工业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莫玮受苗圩副部长之托做了题为“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产业,加快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主政发布。他集中阐述了发展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针对发展高端制造业的相关问题做了详细说明。

      发展高端制造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莫玮指出,中国工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与世界强国的差距仍然很大,要实现成为工业强国的目标,必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008年,我国申请国际专利6089件,在工业领域两个表现突出的企业——华为和中信占了其中的2000多项。而这6000多项国际专利仅相当于美国的九分之一,日本的五分之一和德国的三分之一。因此,必须有效地推进以企业为核心的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局部领域实现技术创新的有效突破,为产业进入高端领域赢得先机。

      第二、加强自主品牌建设。目前,我国产品出口以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含量产品为主,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占比很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品牌还十分缺乏。在2009年世界品牌500强中,中国内地仅有18个品牌入选,其中仅8个是属于制造领域,远低于一些发达的工业化国家。

      第三、加快提高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许多工业行业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是分散在许多企业中,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第四、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2.6%,与美国和日本相比分别低23%和22%。

      第五、生产型服务业发展滞后,对制造业优化升级支撑不够。当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39.3%,分别较美国和韩国低24和22个百分点。总体上,我国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因此,促进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已成为新时期的一项重大和紧迫的战略任务。

      莫玮指出,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所发生的深刻变革,迫切要求中国制造业要加快结构调整并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新的格局正在形成,为尽快走出危机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等发达国家重新关注实体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再工业化、低碳经济、智慧地球等新的理念,并纷纷加大科技投入,试图在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态环保、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领域保持竞争优势,抢占未来科技进步和行业发展的制高点。与此同时,在能源和战略矿产资源价格大幅度振荡,环保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以节能环保和高科技为核心的绿色经济和低碳发展也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追捧的经济发展理念。这些都要求中国制造业既要立足当前,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又要着眼长远,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塑造中国制造业新的竞争优势。

      莫玮指出,我国工业发展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已进入到必须以转型升级促发展的新阶段。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过渡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步伐缓慢,大量落后产能亟待淘汰,生产发展与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约束的矛盾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据统计,我国当前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为7.9%,但所消耗的煤炭、钢铁、水泥却占世界的30%、26%、50%。由于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综合成本持续上升,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传统的比较优势正趋于削弱。因此,中国制造业既要面对发达国家在高端产品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固有优势领域的竞争,又要面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市场上的挑战。所以,总体上看,我国工业发展的动力和环境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和产能扩张,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低成本生产要素的投入,过度依赖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越来越难以为继。所以,从战略上考虑,中国制造业必须按照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免责声明:机床母机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电话:0571-87774297。
0571-8777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