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踏粮镂空走道板厂家直销-6秒前更新
342. ⑷采用“双低”储粮应尽可能在粮食入仓后害虫尚未发生以前及时进行。
343. 77. “三低”储粮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344. “三低”是指低氧、低药量、低温的储粮方法,它属于综合储藏技术范畴,对于储粮害虫有较好的效果。
345. “三低”是在“双低”的基础上再加低温,低温一般是在寒冷季节利用通风降温来达到的。“双低”技术已能有效杀灭粮堆中的害虫,而低温则能大大降低残存害虫的繁殖率,因此能使储粮更加安全。;
346. 78. “三低”储粮的作用是什么?
347. “低氧”、“低药量”、“低温”分别对粮食(有机杂质)、储粮害虫与微生物的生理活动起着制约作用。“低氧”储藏改变了储藏环境,能控制储粮害虫和好氧性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恶化虫霉的生态环境,使虫霉生理代谢活动严重失调,使虫霉无法生存
71. 气控储粮是将粮食置于密闭的环境状态下,人为控制粮堆的气体成分比例,以达到粮食自身呼吸强度、杀虫、发热霉变和延缓粮食陈化速度的一种储粮措施。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是“三低”(低氧、低剂量、低温)储粮,进行气调储粮的仓库必须具有良好的气密性。由于我国仓房气密性差,故大多采用塑料薄膜密闭粮堆,以保证气控储粮的效果。通过改变储粮环境的气体配比,达到杀虫、抑霉、保持粮食的原有品质的目的,当粮堆中氧气浓度在8%以下,或二氧化碳浓度在35% 以上时,密闭1~2周可杀死害虫
3、 库外应进行湿度观测,当库内湿度高出库外湿度15度以上时,时应及时打开通风窗、通风槽等进行换气通风,反之必须紧闭仓库。
首页-踏粮镂空走道板厂家直销-6秒前更新
26. 中早稻与晚稻在储粮特性上有何不同?
对那些采用一般储藏方法或低温密闭的糙米,入夏后出现发热或在高温季节入仓已有发热趋势而缺乏缺氧保管条件的粮堆,都可实施谷冷机冷却、化学保藏或大米的胶实包装等技术措施,确保储粮安全过夏。;
226. 38. 为何大米容易爆腰?
227. 高水分的大米不宜烘干或曝晒,在剧烈干燥降水的情况下,米粒外层干燥快,内部水分朝外转移慢,粮粒内外层干燥速度不一、体积收缩程度不同会产生爆腰。米粒腰部皮薄,腹面组织疏松,爆腰一般在米粒腰部开始。另外,急剧吸湿或骤冷骤热也能造成大米爆腰。
228. 39. 引起稻谷产生爆腰的因素有哪些?
229. 在一般情况下,几乎看不出稻谷中水分梯度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但在某种情况下,即在稻谷急剧干燥或吸收水分的情况下,在稻粒中的水分产生不均匀现象,引起稻粒上发生龟裂或裂纹,即爆腰。另外,机械碰撞也会造成稻谷爆腰,如脱粒机、斗提机等。爆腰后的稻谷在加工时便成为碎米,大米的出品率较低,降低了稻谷的商品价值。;
230. 40. 什么是吸湿爆腰?
231. 吸湿爆腰是指已经干燥的稻谷急剧而大量吸收大气中的湿气,如遇有暴雨或露水浸湿所产生的爆腰。它分为稻谷在秸杆上吸湿爆腰,在晾晒中吸湿爆腰和干燥后的吸湿爆腰三种形式。其预防措施是要适时收割,第二是脱粒后要立即进行干燥。
232. 41. 什么是干燥爆腰?
233. 干燥爆腰是指在机械干燥中,由于粮食降水过快,造成稻谷内部水分表里不一所引起的爆腰,其影响因素有:稻谷在干燥前后的水分含量,干燥空气的温湿度,干燥中稻谷是否流动及流动方法,稻谷的单位通风量,间歇式或连续式干燥,干燥时稻谷水分的均匀程度,品种及稻谷有无损伤。降低热风温度、干燥速度,采用间歇干燥,增加缓苏工艺,都有助于减少稻谷的爆腰。;
234. 42. 为何大米容易吸湿发热?
235. 由于大米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在外界水蒸气压力高于米粒时,极易吸湿返潮、生霉发热,并促进生理代谢加剧。当水分由低时,呼吸强度将迅速增大,过氧化氢酶活性也明显增加。大米吸湿返潮、霉菌感染是造成发热的主要原因。散装大米发热多出现在中上层,包装大米则多发生在上层第2~3包,然后朝中心部位及深处扩展漫延。;
236. 43. 小麦有什么储藏特性?
237. ⑴后熟期长。小麦品种不同,后熟期长短也不同。大多数品种后熟期在两个月左右,少数超过80天。含水量适宜的小麦,完成后熟作用之后,品质有所改善,储藏稳定性有所提高。
238. ⑵吸湿性强。小麦外皮较薄,组织松软,亲水物质较多,吸湿能力较强,吸湿后,淀粉、蛋白质水解加强,易遭受霉菌与害虫的侵袭,引起发热霉变,使小麦品质劣变。;
239. ⑶较耐高温。小麦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在一定的高温范围内不致丧失生命力。据报道:水分在17%以上时,干燥处理温度不超过46℃,或水分在17%以下时,处理温度不超过54℃,酶活性不会降低,发芽力仍能得到保持,面粉品质因在后熟期经历高温而得到改善,做成的馒头松软膨大。这就为小麦采用高温干燥或密闭杀虫提供了依据。;
240. ⑷易遭虫害。小麦抗虫性差,收获时正值夏季,易受害虫感染,多数储粮害虫都会危害小麦,其中以玉米象、麦蛾与印度谷蛾危害为严重。因此,要加强小麦虫害的工作。
241. 44. 小麦在储藏期间易出现哪些问题?
242. ⑴麦堆结顶。小麦在后熟期间呼吸作用旺盛,放出大量湿热,使麦堆上层粮温,水分加大,易引起结顶和发热霉变,其部位一般发生在粮面下30cm 处,这是保管新麦要特别注意的问题。热粮储藏到深秋季节,粮温高于气温,粮堆内外存在温差,湿热扩散引起粮堆水分转移,使上层粮食水分增加,同时也使霉菌大量发生与发展,造成粮堆发生结顶现象。;
243. ⑵褐胚。小麦在储藏期间另一主要劣变现象是胚部变褐(与小麦褐胚病不同),这主要是储藏方法不当和储藏时间过长所造成的。另外,微生物的危害也是形成褐胚的重要原因。
244. 45. 小麦保管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45. ⑴趁热入仓密闭储藏。小麦趁热入仓密闭储藏是我国传统的储藏方法之一。根据小麦耐热性好的特点,利用盛夏高温曝晒小麦,将水分降到12.5%以下,使粮温达50~52℃,保持2h,趁热入仓,散装压盖,高温密闭,使粮温维持在40℃左右,10d左右可杀死全部害虫。此后,粮温逐渐下降与仓温平衡,即转入正常密闭储藏。高温时间过长会影响小麦的发芽率。;
246. ⑵低温冷却。粮堆保持一定的低温状态,对于延长种子寿命、保持品质有益。进入正常储藏的小麦,可在寒冷季节进行通风、翻动粮面,将粮温降至5℃以下,然后在气温回升前对仓房、粮堆进行密闭,这对虫霉、保持品质有较好的效果。长期储存的低温粮要严防与湿热气流接触,以免造成麦堆表层结露。
247. ⑶严防害虫感染。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是玉米象、麦蛾、印度谷蛾等。麦蛾、印度谷蛾成虫发生在粮堆表层,活动于空间,而玉米象在秋凉后则隐藏于麦堆深处。热密闭与冷密闭储藏是小麦害虫的有效方法,要加强管理,严格做好防止感染害虫的工作。;
248. 46. 小麦热入仓应注意哪些问题?
249. ⑴应在小麦热入仓前10d左右进行清仓、杀虫、密闭一周。
250. ⑵抓紧伏天出晒,高温杀虫。
251. ⑶热入仓的小麦水分应低于12.5%,软质小麦水分低到11%,无损发芽率。软质与硬质小麦水分高到13%,即使冷入仓也对发芽率有损害。
252. ⑷做好密闭储藏,保持42℃左右的高温不能超过7~10d。
253. ⑸在进行高温处理时,时间不宜过长,种麦长期受到闷热可能产生缺氧呼吸而影响发芽。
254. ⑹热入仓小麦应注意检查,特别是在秋末冬初和春末夏初温度变化剧烈时,应及时检查防止结顶。;
255. 47. 玉米的储藏特性是什么?
256. ⑴原始水分大,成熟度不均匀。玉米生长时,由于果穗的顶部与基部授粉时间不同,致使同一果穗上下部分籽粒成熟度不一致。收获季节气温低,加之果穗外有苞叶,使玉米在田间不能充分干燥,收获后的玉米水分可高达20~30%以上。高水分玉米脱粒又容易损伤,不利于安全储藏。;
257. ⑵胚部大。玉米胚部较大,约占全粒的1/3左右,组织结构疏松,又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脂肪,适合霉菌生长和繁殖。胚部带菌量多,吸湿性强,容易招致虫霉侵蚀,引起发热霉变。玉米在储藏中如容易吸湿、生霉、发酸、变苦等变化都与胚部大有关,这是玉米较其他原粮难储藏的主要原因。
258. ⑶易破碎。高水分玉米在干燥过程中,一次降水幅度过大、干燥温度过高和多次提升都会造成籽粒爆腰。当筒式仓型如筒仓、浅圆仓等进粮时,由于粮食落差过大,易造成籽粒大量破碎,一则会影响储粮的稳定性,二则引起玉米降等。;
259. 48. 玉米为何容易发热霉变?
260. 由于玉米具有胚部大、营养物质丰富、呼吸旺盛、带菌量多等特点,如果水分超过安全储藏标准,就会使其在储藏中比其他粮食更容易发热霉变。轻者品质下降,重者完全丧失食用价值。常见发热霉变的部位一般在粮面下30~60cm处,或在底层与仓壁返潮处。这主要是玉米入仓水分较高或者在储藏期间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局部水分,霉菌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繁殖而造成的。
261. 49. 玉米霉变经过哪些过程?;
262. 玉米霉变的初期颗粒鲜艳,散发出甜味,有出汗现象另外,可根据测温系统反映出的高温点、通风过程中不降温的部位、熏蒸杀虫不的部位或米温计较难插入的部位,都有可能是杂质分级区,再结合扦样检验,就可确定杂质的分级区。
176. 21. 高大平房仓在入粮前应做哪些检查?
177. 高大平房仓是一种新仓型,为做到对仓体结构和配置设备性能的质量心中有数,应在入粮前对仓房施工质量和配置设备进行检查。
178. ⑴检查仓房的施工质量:仓顶不漏,仓壁无裂缝,地坪不返潮,仓房隔热符合安全储粮的要求。;
179. ⑵检查通风系统:按所配置的通风系统,安装好通风设备。在通风道的各接口部位必须有防止粮食漏入通风道的措施。机械通风系统安装后,应进行通风道的风量测试及风量分配等调试工作,并写出测试报告。地槽通风系统调试后,不得随意移动调后的阀门位置。与进风口连接的风机应与测控系统的通风控制接口联接,在通风时达到对风机的自动控制。;
180. ⑶检查气密性:对仓房的门、窗及进风口密封后进行气密性检查,达到在500Pa下的压力半衰期不小于40s的起码要求。
181. ⑷检查粮情测控系统:粮情测控系统安装应符合《直属储备库粮情测控系统技术质量要求》,在正式装粮之前要进行空仓检测调试。布置测温电缆的间距不大于5m,垂直方向点距不大于2m,在粮面下、靠墙壁和距地坪30~50cm处必须设置测温点。
182. ⑸检查动力负荷:粮库的动力负荷要满足大功率风机等用电机械的要求,配有谷物冷却机的粮库应根据一次开动谷物冷却机的台数配足动力负荷,保证相关设备匹配和安全工作。
183. 22. 浅圆仓在入粮前应做哪些检查?;
184. 浅圆仓是一种新仓型,为做到对仓体结构和配置设施性能的质量心中有数,应在入粮前对仓房施工质量和配置设备进行检查。
185. ⑴检查仓房的施工质量:仓壁、仓底未干燥或受潮均不得装粮,仓顶防水及隔热效果是否完好有效。
186. ⑵检查通风系统:通风系统的设计及设备选择应符合《直属储备粮库浅圆仓设计暂行规定》,风道应畅通,通风孔板安装要牢固,并能承受清仓机械的载荷。;
187. ⑶检查气密性:仓内所有通气孔、门及进出粮口等密封后,在500Pa下的压力半衰期不小于60秒。
188. ⑷检查粮情测控系统:粮情测控系统安装应符合《直属储备库粮情测控系统技术质量要求》,要在正式装粮之前进行空仓检测调试,测温电缆间距不大于5m,垂直方向点距不大于1.5~3m,距离粮面、底面及仓壁各30cm左右处必须设点检测。电缆安装应牢固,在粮食进仓冲击时不漂移,能承受粮食出仓产生的拉力,在粮食出仓过程中,其电缆布置不能妨碍清仓作业且不被机械所损坏。
189. ⑸检查环流熏蒸系统:按《环流熏蒸技术规程(试行)》中有关规定执行。;
190. ⑹新建浅圆仓初始装粮应进行试装粮压仓试验,进行沉降观测。正式使用装粮后2~3年内,应每隔3~6个月进行一次沉降观测。压仓方法按《直属储备粮库新仓初始装粮压仓的暂行规定》执行。
191. ⑺浅圆仓装粮前应打扫,清除残留粮粒、灰杂,如已感染害虫,要用药剂杀灭。所有进出粮设施在装粮前必须严格检查,发现有虫或虫卵要进行处理后方可使用,处理前后要做好隔离工作,防止传播和再感染。;
192. 23. 同一仓房在分批进粮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93. 同一仓房分批次进粮时,粮食质量要一致,各批次间的粮食温度差,特别是港口库长途海运的粮温应小于当时的露点温差。若达到或超过露点温差时,应及时采用机械通风方式均衡粮温,防止粮食结露。
194. 三、主要粮食和油料的保管
195. 24. 稻谷的储藏特性是什么?;
196. 稻谷具有完整的谷壳,它对防止虫霉危害与温湿度影响有一定作用,在储藏过程中稳定性较高,但稻谷后熟期短,不耐高温,易黄变和陈化,易发热、结露,水分超过25%即可发芽。在正常储藏条件下,新谷的生理活性较强,呼吸旺盛,变化较大,一年后逐渐减弱,继而趋于平缓,储藏稳定性。早、中稻收获时气温高,便于干燥,入库水分低,但易感染害虫
粮仓内用敌敌畏挂布条法害虫,以巩固“三低”的储粮效果。;
350. 仓房结构
351. 仓体:粮仓不同于其它建筑物,除承受风载、雪载、地震等载荷外,还要承受相当大的粮食侧压力,尤其要考虑不同粮种、不同堆放方式、不同装粮高度的粮食侧压力对仓壁的影响,以防墙体开裂
严寒地区采用面砖饰面时需考虑冻融破坏问题。经试验证实,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用作厚抹面层和表面找平层,外加玻纤网格布抗裂砂浆层,可有效解决抹面层开裂问题,可用于岩棉外保温、现场喷涂聚氨酯外保温及EPS板表面作厚抹面层和找平层。3.EPS板现浇混凝土外保温系统EPS板现浇混凝土外保温系统以现浇混凝土为基层,EPS板为保温层。EPS板内表面与现浇混凝土接触的表面水平方向开有矩形齿槽,内、外表面均满喷界面砂浆。
踏粮镂空走道板